欢迎访问宝鸡钛谷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平台
今天是:

我国重大工程采用国外工业软件存安全隐忧

[ 信息发布:本站 | 发布时间:2012-06-13 | 浏览:1388 ]
近日,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表示,高端自动化软件的缺乏使得我国工业精细化、自动化、智能化程度和西方发达国家相差较大,加大高端工业软件研发投入力度及加快其产业化进程,是促进我国工业转型的重要一环。
  但是目前,我国重大战略工程采购的都是国外产品系统,将在我国工业控制系统中埋藏安全隐患。专家建议,对工业控制领域的外国产品,应建立我国自己的安全认证体系。
  部分国产工业软件有竞争力
  国产生产管理类软件对SAP和Oracle产品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。
  据浙江大学副校长褚健教授介绍,工业软件大致分为5类,第一类是支持工业企业产品研发的软件,例如CAD,第二类是生产管理类的ERP软件,第三类是控制设备进行加工和生产的控制类软件,第四类是工业企业间协同生产的协同集成类软件,第五类是嵌入式工业软件。
  当前,我国工业软件产品门类已经比较齐全。据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联盟常务副秘书长杜京哲介绍,我国工业软件已经覆盖汽车、工程机械、航空航天、电子、家电、国防军工、装备行业等多个领域,具备了一定的产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服务支持能力。
  赛迪顾问数据显示,我国工业软件2011年市场规模达到616.34亿元,同比增长达到17.9%。
  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联盟副秘书长王威表示,生产管理类软件中国内的用友、金蝶等研发的产品对SAP和Oracle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,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展开竞争。而生产控制类软件在国内发展得也不错。
  在先进控制领域,褚健认为,先进控制类软件对于生产过程中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十分重要。例如柳州化学工业集团采用了国产先进控制系统后,煤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了0.5个百分点,残渣碳含量降低了1个百分点,同时吨煤产气量提高,而吨氨煤耗降低了1个百分点,总体则提升了煤气炉在间歇制气、富氧连续制气工况下操作的平稳性。
  采用国外产品有安全隐患
  我国很多战略性大工程采购的都是国外的产品,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埋藏了安全隐患。
  虽然我国的工业软件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,但总体存在的问题仍很多。
  高端工业软件市场国际厂商占主导地位的现实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。据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副主任刘法旺介绍,高端的SCADA数据采集和监视市场91%以上是国外的,DCS分散型数字控制系统70%是国外的,PR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93%是国外的。而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、南水北调工程,以及其他很多大的战略性工程,采购的都是国外的产品系统。这些国外产品,则在我国工业控制系统中埋藏了安全隐患。
  柴天佑认为,应该重视几个对工业控制、精度、智能等非常关键的软件,例如仿真与流程模拟软件、自动化专用软件。仿真与流程模拟软件主要通过仿真和流程模拟,使工艺优化、生产优化和控制力优化。自动化专用软件是实现自动化算法的软件,而自动化算法则是工业自动化技术的核心。
  柴天佑举例说,几个特殊行业的自动化软件,比如磨矿过程的模拟和优化,专门由澳大利亚公司提供;电弧炉的预测和过程控制软件专门由德国公司提供。只有应用了专业化软件,这些系统才能达到最佳效果。
  而美国处在高端自动化软件的领先地位。柴天佑说,目前大多数高端自动化软件由美国公司研发,我国企业则大多购买的是他们的高端软件,这种引进产生了不少问题。柴天佑举例,我国很多炼钢企业引用的一种模型控制软件,按照工艺的要求用静态的方法设定运行,而工业条件一旦变化,这个软件就不太好用了。
  国外产品进中国需认证
  对于工业控制领域外国产品占主导的情况,应该建立我国自己的安全认证体系。
  柴天佑表示,高端自动化软件是以建模、先进控制、优化算法为核心,在提升产品的质量、效益和降耗上有明显效益,而且高端软件的附加值也相当高,例如一套加热炉的模型软件至少上百万美元。因此,需要加大对高端自动化核心算法及软件的持续科研投入,建立研发、应用、产业化密切合作、长期专注发展高端自动软件的机制。
  刘法旺则建议,对于工业控制领域的外国产品占市场主导地位的情况,应该建立我国自己的安全认证体系。目前国际安全认证基本由外国公司控制,国外的产品进入中国没有任何障碍,而国内的产品需要认证的时候又有很多限制。所以,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技术规范,有自己的认证体系。
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杨海成则认为,过去长期强调软件在工业中的应用,实际上是把软件和工业看成两张皮,正因此,软件既没有在工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,工业部门也没有把IT和软件开发当做它业务的核心支撑。
  实际上,工业软件的内涵非常丰富,应该从专业化构建的角度理解工业软件。杨海成解释,比如一个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,如果没有丰富的专业构建、大量的知识构建和数据库,就不可能支撑它们的研发。因此,需要专业化、知识化的构建和工业管理流程融合,形成支撑工业能力的平台。